深夜里璀璨的有轨电车“守护星”
列车结束运营之后的黑夜,是迎接新一天运营工作的起始。晚上11:30,有轨电车西郊线末班车送走最后一批乘客后,驾驶员驾驶列车进入巴沟车辆段内停靠。凌晨时分,夜间列车维保工作才刚刚开启。各专业维修人员要把列车所有设备的功能全部检查一遍,车辆断电之后,“车医生”开始入场“诊断”,当天有施工任务的专业维修人员,将全部集合到负责区域准备作业,穿上反光背心的他们,宛如深夜一颗颗璀璨的“守护星”。
时针指向0时,与白天摩肩接踵的场面截然不同,此时有轨电车西郊线的站台上空无一人,四周只闻得几声虫鸣,没有列车驶过的轨道上漆黑一片,只能靠轨道专业维修工手中的探照灯照亮前路。“今天咱们的工作是对香山站台4#道岔的尖轨进行更换,需要专业人员配合默契,随时调整仪器位置,注意自身安全。”道岔尖轨是列车运行的基础,每天经过数百次列车的碾压,由于酷暑炎热和冰冻寒冷天气更迭,热胀冷缩加剧了道岔及铁轨产生各类疲劳伤损的可能。维修人员完成轨道探伤后,决定在中秋国庆长假及今年香山公园“红叶观赏期”大客流运营前完成道岔尖轨更换,保障乘客出行安全,提升列车乘坐舒适度。
道岔尖轨更换作业是由通号专业和轨道专业合力完成的,在拆卸转辙机与尖轨之间连接杆的同时,道岔尖轨的安装也不能差之分毫,工作人员早已轻车熟路地分好工开始今晚的作业内容,他们逐件拆下道岔各个组件,“一、二、三,起!”两人通力合作将旧尖轨抬起更换。凌晨的北京,气温只有16℃,但汗水早已浸透了维修工的衣裳。经过了一个小时的拆卸、打磨、调整、测试,检查后再一一安装、标记、测量,道岔尖轨更换完成,转辙机也正常工作。“转辙机就像是道岔尖轨的‘密码指令’,指挥道岔工作,其中有一个连接杆,需要两人配合默契正确发力转动才能确保一次成功。”维修工高瑞昭说道。
“咚咚咚……”颉国庆头戴探照灯,手里拿着巡道锤,弯腰敲打间隔铁,通过听音、看位,判断尖轨安装情况。在更换道岔尖轨作业过程中,需要的不仅仅是细节把控,更要有耐心和细心。道岔尖轨与基本轨紧紧贴合,一声长长的“滴”声之后,三个信号灯均显示绿色,颉国庆用道尺仔细丈量着轨距,不放过尖轨、基本轨每一寸和每一个超限参数的可疑之处,这样才是真正完成施工作业。8.8公里的铁轨,86套计轴设备、49架信号机、32组转辙机,无数次地排查检修,寒冬时凛冽的寒风打透了衣衫,酷暑里汗水布满了额头,“很多时候,为了进行隐患排查,要在线路上转上几圈才行,习惯了。”轨道专业黄友明说,有的时候“虚惊一场”的事情常常发生,但是谁也不敢轻慢以待,多年如一日的坚守,已经淡化了他们对黑暗和孤独的恐惧。
时针指向4时,轧道车驶出车辆段,空载运行正线一圈,对施工作业进行“验收”。一个夜晚的努力只为了乘客踏入车辆那一刻感受到的舒适和心安。深夜的轨道上,他们结伴而行,施工作业完成后,迎接他们的是逐渐东升的朝阳。有轨电车西郊线,守护乘客的不仅有白天里的驾驶员和站务员,还有夜色里轨道上的“车医生”。